2021-06-12 03:25:43 热度:

向宠简介:三国向宠怎么死的?

向宠,是三国时代蜀汉的一员将领。但凡是读过诸葛亮名作《出师表》的朋友,对他的名字应该都不会感到太陌生。因为在文中有一个独立的段落,曾专门提到过这位向宠将军,并称赞他为“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前出师表》记载: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应该说,能够得到诸葛亮如此高评价的人,应该军政等各方面的能力,都是不会差的。然而我们翻遍整部《三国演义》小说,却完全找不到向宠这个人物,在战场上的任何记录,也寻不到他在蜀汉政坛上,所参与过的任何事务……

相反,我们翻开《三国志》等史料,倒是多少有些关于向宠的记载:

比如在刘备伐吴的战役中,向宠担任“牙门将军”的职位;在刘禅即位以后,他又被封为都亭侯,中部督等官职;在延熙三年(公元240年),汉嘉地区发生叛乱的时候,向宠又在平叛的过程中,阵亡于叛军的刀下……

 

 

 

就此,我们也不免会有些疑问了:

其一是关于向宠这个人物,到底有没有真材实料的本事?诸葛亮在上书刘禅的奏折中,给予他如此高的评价。而他却连评定内部叛乱的工作都做不好,反而还搭上了自己的性命,是不是证明他是浪得虚名?而诸葛亮器重他,也完全是看人走眼?

其二是为什么在罗贯中的小说中,对向宠这个人物却毫无提及?除了在摘录诸葛亮的《出师表》表中,出现过一次名字以外,其它时候都完全形同隐身?

我想,我们还是翻开各种史料上的记载,来好好还原一下,关于向宠这个人物的真实形象。并尽量给予他一个客观的历史评价。

 

 

 

 

首先,在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中,没有向宠的独立传记,倒是有一部简短的“附传”,位于《三国志-蜀书十一-向朗传》的结尾之处,全文约150字出头……或许,这样的记载手法和篇幅,已经大致说明了,向宠在陈寿笔下的分量……

从这篇简短的记载之中,我们大致可以明白,向宠和向朗之间,是“叔侄”的关系。他们同出自荆州的向家,而且这个向氏家族的历史来头也并不小,本源可以追溯至一千年前的商朝……

当初,殷商贵族微子启,在周灭亡商的战役中出力不小,所以在周武王取代商纣王成为天下之主以后,被封地为宋国国王。而且宋国为公国,地位仅此于天子,比齐、晋等国的地位都高(侯国)。

 

 

 

当宋国这一脉传至东周宋桓公时,宋桓公有五子,赐第四子子肸姓向,于是便成为了向氏得姓始祖……到了后来的汉末三国时期,向氏一族虽然几经波折家道中落,不复先祖时期的荣光,但是却依然人丁兴旺,称得上是荆州地界的大家族之一,地位不可小觑……

据史料记载,向宠的父亲叫向圣传,而他祖父名叫向德基。而向德基同时也是向朗的父亲……也就是说,向朗和向宠的父亲向圣传,二人是至亲的兄弟。而向宠与向朗之间,也是亲叔侄,血缘关系可谓是非常近。

 

 

 

不过,尽管向家祖上荣光,而且家族规模和名望也不小。但是在荆州的政治圈中,却没有太大的影响力。因为我们知道,荆襄八郡的实际权力,主要是控制在蔡、张、蒯三大豪门的手中。即便是名义上的“荆州牧”刘表,也不敢随意违逆这三家的利益,甚至于其州牧的地位,也是由这三家拱卫起来的。

所以,就类似于廖化所在的“荆州廖家”一样,向朗和向宠所在的向家,在荆州这种完全固化的权力体系下,也只有认命当小弟的份……尽管在刘表的提拔下,向朗也担任了“临沮长”等行政职务,但也改变不了他们处处受制于蔡、张、蒯三家的局面……

(《三国志-蜀书-霍王向张杨费传第十一》记载:向朗字巨达,襄阳宜城人也。荆州牧刘表以为临沮长)

 

 

 

直到刘表病死,蔡瑁张允等人向曹操投降,赤壁之战曹军退败,刘备入主荆州过后。荆襄八郡原有的政治体系,才算是重新洗牌,打破了以往三家垄断的状况。向朗和向宠等人,也从此正式入仕,得以在蜀汉的政坛上展露头角……

据《三国志》等史书的记载,向家人在刘备的麾下,还是比较得重用的。先是向朗督领秭归、夷道、巫、夷陵四县的军政民事,在刘备入蜀以后,又被任命为巴西太守,不久还转任牂牁太守,又被调往房陵任职。

(《三国志-蜀书-霍王向张杨费传第十一》记载:表卒,归先主。先主定江南,使朗督秭归、夷道、巫(山)、夷陵四县军民事。蜀既平,以朗为巴西太守,顷之转任牂牁,又徒房陵)

 

 

 

而向宠呢?他的仕途路线,和叔叔向朗并不一样。他是“以武入仕”,而且很快就展露出了军事方面的才能,被提升为“牙门将军”。所谓的牙门将,虽然只算是“杂号将军”,地位不及那些正牌名头。但是其职务却相当重要,需要常伴主公左右,参赞军谋,并代为主公统领亲兵等……

别的不说,就连赵云、魏延、王平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都曾在牙门将军这一职务上逗留过不短的时间。向宠能够在甫入军旅的时候,得到和这三人齐平的地位待遇,已经足以说明他的能力,以及刘备对他的信任程度。

而且,向宠也没有辜负刘备对他的信任。不仅是把自己作为牙门将军本职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还随时跟在的主公身边,处理一些力所能及的军务。并由此得到了包括刘备诸葛亮在内的,蜀汉一系列高层人物的赞赏。

 

 

 

尤其是在夷陵之战中,孤注一掷大军尽出的刘备,被东吴都督陆逊,以兵力和后勤上的优势和高明的战略击败。一把火烧连营令蜀汉大军溃散,一时间全营崩盘,士卒逃散……只有向宠所部提前有备,面对敌人的水陆两路进攻阵脚不乱,还展现出了在逆境中的极强战斗力。

最终,由于向宠部的有效作战和抵抗,刘备才得以在乱军中成功脱出,撤回白帝,并保住了相当部分的兵力和家底(据史料记载,刘备伐吴总兵力五万左右,伤亡逃散一半2万多人)。也使得陆逊不敢趁势追击,夺取蜀地。

 

 

 

毫无疑问,向宠在这场战役中的出色表现,得到了刘备的高度赞赏。也从此令他名声远播,成为了蜀汉军界的核心人物之一。别是在刘备病逝白帝城之后,向宠在蜀汉军中的地位更是一再拔高,先后被封为都亭侯、中部督等高级职务……其上升速度,可谓如火箭一般快。

当然,除了向宠本身的军事才能之外,诸葛亮对其信任有加,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我们知道,诸葛亮本身是荆州人士,在独揽蜀汉大权以后,执政思路也大致是“一派压一派”的策略,只喜欢重用自己“荆州派”的人物……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已经分析过很多次,诸葛亮因为不信任益州本土人士,所以在自己的军政布局中,都尽可能淡化刘备之前的“元老派”(元老派除了赵云几乎已无人);拉拢包括西凉军马超马岱在内的“其它派”;并尽可能压制益州蜀地的“本土派”。

而向宠,不仅是荆州向家的代表性人物,本身还具备相当的军事才能,自然也是在诸葛亮的用人名单上。更难得的是,他为人谦和、彬彬有礼,与人交往从不摆架子,所以在蜀汉军政两系都享有较高的声望。有这样一个人坐镇军中,并统领宫中侍卫兵,自然能给予诸葛亮很大的帮助……

(《三国志-蜀书-霍王向张杨费传第十一》记载:建兴元年封都亭侯,后为中部督,典宿卫兵)

 

 

 

是的,向宠这时候的地位,已经有如于刘备时期的赵云。虽然并没有太多机会冲锋陷阵,斩将立功,却是担任了极其重要的“亲卫队长”之职。尤其是在诸葛亮率部南征的时候,向宠统领宫廷护卫军坐镇后方,有效保证了蜀汉政权机器的有效运作,并有力支持了诸葛亮在前方的作战,可谓是功不可没。

于是在数年之后,蜀汉元气恢复,并兴师北伐的时候。诸葛亮也同样将向宠作为“留守集团”的军事负责人,并在自己那篇大名鼎鼎的《出师表》中,专门提到了向宠的名字,而且称赞起为“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论举宠为督”。

 

 

 

不仅如此,诸葛亮还在文中特别叮嘱刘禅,在自己率大军北上以后,但凡国内军事方面的问题,最好都与向宠商量之后,再作决定。切不可自说自话、自作主张,以免到头来误了大事……

(《三国志-蜀书-霍王向张杨费传第十一》记载: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陈和睦,优劣得所也)

事实上,在诸葛亮五次率兵北伐的整整七年时间里,蜀汉在主力外出的前提下,国内军事环境也大致平静。至少没有出现像以往在刘焉、刘璋统治的时期,动不动内部人叛乱的情况。

这其中的主要功劳,自然是蒋琬、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对朝政的稳定掌控;但是向宠作为军事上的负责人,统领宫廷护卫军,并平衡其它军事力量所带来的威慑作用,明显也是不可忽视的。

 

 

 

综上所述,我们大致能描绘出向宠这个人物的形象。他能够得到刘备的信任,作为牙门将军跟在刘备身边,并且在夷陵之战的大溃败中临危不乱,说明他做事稳重,军纪严明……之后又能得到诸葛亮的重用,并且在北伐期间作为后方镇守主将,也说明他为人一板一眼,细致谨慎,且胆大心细。

更难得的是,诸葛亮对他“性行淑均”四个字的评价,也不是浪得虚名。这说明向宠的性格绝无孤傲,相反是平易近人,和任何人的关系都能处理得比较好。所以,诸葛亮才会放心地将蜀汉的后方军权,全权让他负责。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率兵北上以后,能够毫无后顾之忧……

 

 

 

接下来,我们就要说到向宠率军平定蛮夷叛乱,并战死沙场的过程……

据史料记载,汉嘉地区的蛮夷叛乱,发生在延熙三年(公元240年),这时候离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已经整整过去六年之久了(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

我们知道,在诸葛亮去世以后,蜀汉帝国的军事大任,主要落在了姜维身上。尽管接任诸葛亮主持大局的蒋琬,提出了修生养息的基本国策,并上书建议改变伐魏的进攻方向。但是由于后主刘禅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还是命令蒋琬姜维等人北上岐山出击,以造成成都的政治环境空虚,便于自己真正掌握君权……

 

 

 

在蜀汉延熙元年(公元238年),姜维随蒋琬驻扎汉中,并且在蒋琬升大司马后,任命姜维为司马,多次率领偏师西进……

可以想象,原本就已经在诸葛亮前五次北伐的穷兵黩武之后,被折腾得一穷二白的蜀国。如今好不容易才修养了三四年,就又要举兵北上,大军突出。这无疑会使得原本就入不敷出的蜀汉国力,被搞得雪上加霜。

而且,大军出征就需要募兵征粮,对蜀汉各地贵族和百姓的盘剥,也必然会进一步加重。于是,早在蜀汉建国之初,就爆发过动荡的汉嘉地区(当时刘禅听从益州治中从事杨洪的建议,将其平定),这次又爆发了蛮夷的叛乱。

 

 

 

关于这次叛乱的规模,以及波及范围,史书并无记载。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时候蜀汉的大军主力,正在由姜维率领,精锐尽出攻打曹魏的陇西。而留在国内可供调遣的人马,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恐怕都是堪忧的。

史料上也并未记载,向宠此次率兵平叛的过程。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向宠所部的兵马到达汉嘉地区的时候,肯定很快就遭到了叛军优势兵力的打击。不仅是首战不利,就连作为主将的他,也被敌人冲破核心防线,当场死于混战之中……

不过,虽然出师不利,主将战死,但蜀汉军队也算得上是训练有素。他们溃而不乱,还拼命夺回了主将向宠的尸体。由此看得出向宠平时治军之严格,以及他在部将士兵心目中的地位之高。

 

 

 

最终,由于平叛不力,蜀汉也不得不赶紧调回了在北方前线作战的主力,尤其是其王牌部队——无当飞军,才终于控制住了局势,并平定了汉嘉一代的蛮夷叛乱……而向宠的尸体,也就此送回成都安葬……

或许,关于向宠平叛不成反丧命的过程,我们可以解释为蜀汉军事调度上的问题。大军主力都北上了,导致国内空虚,以至于向宠手中无强兵可用,所以和叛乱军相比,颇有实力上的差距(后来调回飞军才取胜,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不过,向宠在这场战役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也依然是不可忽视的。至少可以证明他的军事才能,并没有强到出类拔萃,并以少胜多的地步。尽管他之前作为牙门将,跟在刘备身边;或是作为诸葛亮的后方大统领,坐镇蜀汉首府成都。表现都还算不错。

 

 

 

但是,让他独当一面担任领兵大将,并且直面强敌的时候。他的军事指挥能力就显得不足了。仗打输了不说,还赔上了自己的性命,并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了整个蜀汉的军事大局……

试想,要是向宠能够独立平叛,在短时间内就将汉嘉之地的蛮夷征服或压服。那么远在北伐前线的姜维,就不至于为此而匆匆回军,并在一定程度上,也延误了北方的战事……

不过,瑕不掩瑜,尽管有平叛不力反丧命之过,也并不能否定向宠身上的闪光点。以及他从事蜀汉军政,跟随刘备和诸葛亮,一路走来十多年的兢兢业业和尽忠职守。也不负于诸葛亮对他“性行淑均,晓畅军事”八个大字的赞赏。

 

 

 

最终,在后人的口中,向宠也得到了较高的历史评价:

黄履翁《古今源流至论·别集卷四》:古之烈士才略,则向宠、柳浑、蔡道贵、鲍昭。或晓畅军事,料敌万里;或勇比关张,或治绩显太原。

章如愚《山堂考索》:至于三国,各自据其土而成鼎峙之势,亦诸人之力也。故在魏,则荀攸、贾诩之算无遗策,郭嘉、刘晔之才策谋畧,管宁之渊雅高尚,毛玠之典选清正;在吴,则周瑜、鲁肃之俦入为腹心,出为股肱,甘宁、凌统之徒奋其威,黄盖、蒋钦之属宣其力;在蜀,则诸葛孔明之长于治国,费祎、董允之志虑忠纯,向宠之性行均淑,皆一时之人杰也。

端木埰《有不为斋集》:诸贤早世,宿将只一赵云,内治只一蒋琬,向宠、董允以下力皆有不逮将相之任。

在成都南郊的武侯祠里,出刘备殿西偏殿的“武将廊”中,而今也依然矗立着向宠的塑像,其位亚于赵云、马超、黄忠、王平等人,排行第九,其后尚有张嶷、张南、冯习等人……

 

 

 

写到最后,我们还剩下最后一个疑问,那就是关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小说,为何提及到了向宠,却完全没有任何事迹记载呢?

其实,这一点也不难理解,因为就罗贯中本身的写作意愿来说,是并不想在自己的笔下,出现有向宠这号人物的。

我们都知道,由于小说构建剧情和人物形象打造的需要,所以作为作者,往往不得不以偏概全,对史料上的剧情进行修修改改。并且,对其中的人物也“选择性录用”。最终必然会导致,有些可能还相当重要的历史人物,在小说中却完全寻不得踪迹……

 

 

 

事实上,熟悉历史的人都会了解,在《三国演义》中,被隐藏的重量级历史人物并不在少数。其中比较有名的,就包括与赵云齐名的陈到,著名隐士胡昭,曹操麾下谋主戏志才,江东重要将领卫温等……

至于向宠,他的名头并不如以上这几人那么大。所以罗贯中隐藏他的原因,最大的可能性还是在于,不想去揭露蜀汉帝国的阴暗面……我们知道,《三国演义》整本小说,都是基于“拥刘反曹”的写作基调。所以,罗贯中也并不想记叙在蜀汉帝国的后期,还发生过这么一件丢脸的事情(后方叛乱,平叛大将被杀)。

 

 

 

至于在夷陵之战中力挽狂澜的故事,罗贯中又为了凸显人物形象,将戏份尽可能刷给了赵云(其实领兵挡住东吴追兵的人是陈到),而丝毫未提及向宠的功劳……

就这样,向宠在史料记载上的唯一两次表现,都因为林林总总的原因被删除,所以他这个人,也只能是在罗贯中的笔下,无奈隐身了……

然而,老罗又在小说中,完整引用了诸葛亮那篇名垂千古的《出师表》。所以又不可避免地在自己字里行间,留下了向宠这个人物的名号……最终就带来了,让我们看起来颇有些费解的奇怪剧情……

 

 

 

PS:其实不仅是向宠,整个向氏家族在《三国演义》小说中的存在感,都是很低的。即便是向宠的叔叔,参与过蜀汉立嗣事宜,且代理过丞相之职的重臣向朗,在全书中也仅有一次登场(第六十三回,庞统死后,诸葛亮前往益州助刘备攻蜀之时,临行前令向朗等一班文武将官,辅佐关羽守备荆州)

其实,老向家在蜀汉的地位是绝对不低的。除了向宠这位诸葛亮钦点称赞的大将,和向朗这位学者重臣之外,还有向充(向宠之弟,历任射声校尉、尚书),向条(向朗之子,袭父爵,担任御史中丞等)……

 

 

关于这些被演义隐藏的历史,我们会在之后的文章中,去继续细细解读……

向宠简介三国向宠向宠怎么死的向宠

相关文章

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诸葛亮骂王朗是真的么?
说起王朗这个名字,相信对三国文化稍有了解的读者,对他都不会感到太陌生。 他是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曾在江东任会稽太守,算是一位诸侯,并曾一度与号称江东小霸王的孙策为敌。 在被孙策打败以后,王朗逃往中原,在曹操麾下效力,为曹氏一族篡汉立下诸多功劳,成为曹魏开国的最大功臣之一,并官居朝中司徒。 不过,王朗在大众心目中最津津乐道的事迹,还是在于他与诸葛亮之间的骂战。 在《三国演义》小说第93回中,他不顾自己已经七十六岁高龄,随大都督曹真等人出征,兵至祁山,并在阵前与诸葛亮挑起舌战 然而,貌似德高望重的王朗,却在言...[详细]
2022-11-18
诸葛亮儿子诸葛瞻是不是虎父犬子?
诸葛瞻,字思远,是三国时代大名鼎鼎的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儿子。同时,他也是蜀汉后期的一位重臣,袭爵武乡侯,并迎娶了蜀国的公主。 只不过,貌似在地位上沿袭了父亲的诸葛瞻,却并未能继承到诸葛亮的军政能力。不单是在蜀汉朝堂上毫无建树,还在自己唯一一次作为主帅出征的战役中,被魏将邓艾围困于绵竹,最终战死沙场。 不仅如此,诸葛瞻的出征失败,还使得蜀汉所仅存的军事力量被彻底击溃。从此首府成都也失去了北方唯一可供倚赖的抵抗屏障最终,也算是间接导致了刘禅的开城投降,以及蜀汉帝国42年国运的就此终结和灭亡 是的,就名气和历史...[详细]
2022-10-22
张飞义释严颜:三国刘璋麾下最忠诚的战将严颜
严颜,是三国时代一位名气逼人的武将。每当提起他的名字,大家印象中总会跳出一位手持大刀、白发皓首,并且威风凛凛的猛将形象 是的,在《三国演义》小说中,罗贯中的笔下,严颜的战绩可谓是非常出色。不但擅使硬弓和大刀,有万夫莫敌之勇,还在巴郡城下与大名鼎鼎的张飞恶战数场,不分胜负。最后中了张飞的诱敌之计,才失手被擒 在被张飞的智勇和气度折服以后,严颜决定阵前投诚,归属到刘备麾下。在之后在汉中战役中,严颜也有着相当亮眼的表现和发挥。他作为黄忠的副将,献计夺取曹军屯粮积草之天荡山,还在伏击战中斩杀了曹军主将夏侯德,使得...[详细]
2021-06-26
三国时期四大奇人:左慈、管辂、太平道人于吉、水镜先生司马徽
时势造英雄,这似乎成为了一种定律。东汉末年,天下纷乱,大乱之下成就了许多人,很多人从一介草莽变成了王侯将相,甚至做了帝王。当然,在乱世之下,也有些人虽然有惊天绝地的本事,却没有野心,没想过建功立业,这里面就有三国时期的四大奇人! 这四大奇人,出生不同,境遇不同,结局不同,身份不同,但相同的都是精通于道术的高人!下面就给大家说说他们的故事。 第一位:乌角先生左元放 左慈,道号乌角先生,字元放,三国时期道术第一的道士。为什么这么说呢?其一天师张道陵早已仙去,传位到了孙子张鲁手里,张鲁虽然治理有方,但道术上没有...[详细]
2021-06-25
向宠简介:三国向宠怎么死的?
向宠,是三国时代蜀汉的一员将领。但凡是读过诸葛亮名作《出师表》的朋友,对他的名字应该都不会感到太陌生。因为在文中有一个独立的段落,曾专门提到过这位向宠将军,并称赞他为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前出师表》记载: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应该说,能够得到诸葛亮如此高评价的人,应该军政等各方面的能力,都是不会差的。然而我们翻遍整部《三国演义》小说,却完全找不到向宠这个人物,在战场上的任何记录,也寻不到他在蜀汉政...[详细]
2021-06-12
张任简介:巴蜀名将张任被谁活捉?张任是怎么死的?
张任,益州蜀郡(今四川省成都市)人,是东汉末年益州牧刘璋的麾下一员将领,曾经在刘备入蜀,南下攻取成都的时候,为刘璋镇守蜀地咽喉要塞雒城,并抵挡了刘备大军很长时间,其间还射死了刘备帐下的首席军事指挥官大名鼎鼎的凤雏先生庞统。 在战败被俘以后,刘备非常欣赏张任的忠勇善战,迫切想要招降他到自己麾下。而张任却厉声拒绝了刘备抛来的橄榄枝,毅然以忠臣不事二主的可贵气节,宁可引颈受戮,也绝不苟且偷生。最终在刘备的惋惜声中,被推上刑场,斩首示众 应该说,张任也算是三国时代,一个名声非常响亮的人物。虽然在史书上出场戏份并不...[详细]
2021-05-29
夏侯惇念dun还是chun?夏侯惇简介
夏侯惇的惇念作dūn,声母是d,韵母是un,声调是一声 夏侯惇,字元让,是三国时代曹魏阵营的一名武将,也是一个令人如雷贯耳的响当当人物。一说起他的名字,大家脑海里都会立刻浮现出,一位独眼单睛,脸带伤疤,并且威风凛凛的猛将形象。 是的,在《三国演义》小说中,夏侯惇的单挑战绩也颇为出色:几回合干掉董卓麾下大将徐荣;三回合丢翻袁术帐下猛将桥蕤;败高顺,刺曹性,拔失啖睛;在滑州界首,更是与过五关斩六将之后的关羽大战一场,未分胜负 一般认为,夏侯惇是曹氏亲族(曹家、夏侯家)的武将中,武功最高的一个。在国产著名策略游...[详细]
2021-05-16
沮授怎么读拼音?沮授是几流谋士?
沮授怎么读拼音? 沮授拼音 jǔshu 沮授是几流谋士? 沮授,是三国时代袁绍阵营的一位谋士。据史料记载,他曾经为袁绍监统内外、威震三军,并为整个袁绍集团制定了战略发展大计。也正是在他的战略计划实施之下,袁绍才能以冀州为基础起家,逐步夺取青州、并州、幽州等地,进而攻占和统一,整个河北的地盘 然而在整个集团的事业达到巅峰以后,袁绍却对沮授逐渐猜忌,几番夺其兵权,并对他提出的各项建议置若罔闻最终,袁绍集团在官渡之战中粮草被烧,惨败于曹操手下。来不及逃走的沮授,也被曹操所俘虏。后来因为拒绝投降和越狱逃跑失败,而...[详细]
2021-04-25
三国陈琳替袁绍写檄文辱骂曹操,为何投降后没有被杀,反而受到重用?
魏武帝曹操外宽内忌、睚眦必报,但凡是得罪过他的人鲜有能善终者,就连头号大谋士荀彧也因为反对他称魏公,而落得被逼自杀的结局。但凡事都有例外,袁绍的幕僚陈琳当年曾写檄文辱骂曹操,但在投降后却得以善终,并深受重用,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那么,曹操为何会一反常态,饶恕得罪过自己的陈琳呢? 01辱曹 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袁绍与曹操鏖战于官渡。按照中国古代的传统,双方在正式交锋之前,需要先打一场文宣战,以檄文的形式历数对方的罪状。这些檄文通常由擅长文字工作的幕僚来完成,拜这些人的生花妙笔所赐,很多檄文气势磅礴、...[详细]
2021-02-24
吕布简介:吕布的方天画戟专杀义父吗?吕布杀董卓不是因为貂蝉
说起吕布,不管是演义还是民间话本,大家对他的印象都是三国第一猛将,因此有了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说法,骑着赤兔马的吕布简直就是天下无敌,可惜人无完人,最少一米八三以上的大帅哥加猛将,却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特别是在《三国演义》中被骂成三姓家奴。因为他杀了丁原和董卓的缘故,很多网友说这吕布的方天画戟是专捅义父,加上杀董卓的原因,还是为了美人貂蝉。这些都是真的吗,历史上的怎么说的? 都说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七分真三分假,和历史资料一对照,讲真关于吕布的描述是三分真七分假。首先吕布是不是三国第一猛将就不好...[详细]
2021-02-24
三国延津之战:关羽斩杀颜良之后,袁绍又损失了一位大将文丑
延津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发生在黄河沿岸的一场战事。此战发生在白马之战后不久,也可以视为官渡之战的组成部分。在白马之战中,白马之战,发生在今河南省滑县境内。据《三国志》记载,袁绍派大将颜良进攻白马(今滑县东北),曹操采纳荀攸之计,引兵先到延津,佯装渡河去袭击袁绍后方,准备乘袁绍分兵应战之机,再以轻装部队回袭白马。袁绍不知是计,果然派出大量的军队前往延津应战。 荀攸之计的成功实施为曹军奠定了胜局。曹操立刻派遣张辽、关羽突袭白马。颜良为一夫之勇,不善统兵,仓促应战。关羽刺死颜良于万军之中,白马之围遂解。在白马之...[详细]
2021-02-18
三国陶谦三让徐州:陶谦为什么要杀曹操父亲曹嵩?陶谦怎么死的?
东汉末年,是指从中平元年到建安二十五年(184年-220年)指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开始,直到曹丕称帝结束,持续36年,这段时间内诸侯割据,互相攻伐兼并。经过群雄逐鹿的东汉末年,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格局。因此,这意味着东汉末年的很多诸侯,都被消灭了。不过,对于本文所要说的陶谦,情况则有点特别。在黄巾起义爆发后,陶谦被朝廷任为徐州刺史,击破徐州黄巾军,并推行屯田,恢复生产。自此之后,陶谦长期割据在徐州一带,并且击杀了曹操的父亲。那么,问题来了,陶谦最终是什么结局呢? 一 首先,陶谦(132年-194年),字...[详细]
2021-02-17
三国恒范曹爽身边最强谋士,被司马懿称为“智囊”,桓范被谁所杀?
在古装电视剧《虎啸龙吟》当中,曹魏大将军曹爽被塑造成一位骄横跋扈、志大才疏的草包将军形象,论智识权谋的水平,跟心机似海、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相比,差的不是一个档次。然而曹爽虽然愚笨,但身边却不乏智谋过人的谋士,可惜都不能得到他的重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被司马懿称为智囊的桓范。桓范(?~249年),字元则,沛郡龙亢县(今安徽省怀远县龙亢镇)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文学家、画家。以下,就让我们一起聊一聊曹爽身边最强谋士桓范。 一 首先,桓范于建安末年入丞相府,辅佐东汉丞相曹操。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详细]
2021-02-13
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魏蜀吴的战略规划都是什么?
在大分裂时期,对于志在逐鹿天下的群雄来讲,地盘和军队虽然最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一套清晰的战略规划,走一步说一步,最终只能成为被消灭的对象。而有明确战略规划的群雄,就算最终不能做天下共主,但至少也能实现长期割据一方、称王称帝的梦想。那么,呈三足鼎立之势的曹操、刘备、孙权,他们各自的战略规划都是什么?最终的实施效果如何? 曹操剧照 首先来讲曹操。自陈留起兵后(189年),在此后的3年时间里,曹操一直忙于参加讨伐关东讨伐董卓联盟、镇压青徐黄巾军等活动,大多数时间都用来打仗、招兵、抢地盘,没有时间去思考集团的发展战...[详细]
2021-02-12
东汉末年,张济、孙坚这两位诸侯率军攻打刘表,结果都丢掉了性命
东汉末年,是指从中平元年到建安二十五年(184年-220年)指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开始,直到曹丕称帝结束,持续36年,这段时间内诸侯割据,互相攻伐兼并。经过群雄逐鹿的东汉末年,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格局。因此,这意味着东汉末年的很多诸侯,都被消灭了。其中,就本文所要说的张济和孙坚,也是在群雄逐鹿的东汉末年被杀了。并且,对于张济和孙坚来说,拥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在进攻荆州牧刘表的时候,最终丢掉了自己的性命。 一、张济 一方面,张济(?-196年),字号不详,武威郡祖厉县(今甘肃省靖远县)人。东汉末年的诸侯...[详细]
2021-02-11
下辨之战失败原因:张飞、马超联手出击,却被曹操的族子曹休击败
汉中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此战由刘备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发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结束,战争持续近两年之久。交战双方主帅分别为刘备、曹操。刘备方参战将领主要有张飞、马超、赵云、黄忠、法正、黄权等,曹操方参战将领主要有夏侯渊、曹休、曹真、曹洪、张郃、徐晃、郭淮等。此战刘备占据汉中,领土得到扩张,进而称王。 对于汉中之战来说,因为持续了两年左右。所以,汉中之战之下,还包含了若干战役,比如大家熟悉的定军山之战,就是汉中之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就笔...[详细]
2021-02-11
三国辛毗怎么死的?
袁绍(?-202年6月28日),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商水县)人。东汉末年诸侯,袁逢的儿子。袁绍出身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在东汉末年,袁绍起家大将军(何进)掾,参与指挥诛杀宦官。怒斥董卓,出任渤海太守,册封邟乡侯。初平元年(190年),袁绍担任关东联军首领,带兵讨伐董卓,自号车骑将军。之后,袁绍励精图治,先后占据冀州、青州、并州、幽州地区,势力达到顶点。建安五年(200年),发动官渡之战,兵败于曹操。 作为东汉末年实力最强大的诸侯,袁绍自然是人才济济,比如在武将中,张郃、高览、颜良、文丑等人,就曾是袁绍...[详细]
2021-02-08
东汉末年诸侯公孙康,割据辽东,将袁绍的两个儿子袁尚、袁熙和速仆丸斩杀
东汉末年,是指从中平元年到建安二十五年(184年-220年)指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开始,直到曹丕称帝结束,持续36年,这段时间内诸侯割据,互相攻伐兼并。经过群雄逐鹿的东汉末年,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格局。因此,这意味着东汉末年的很多诸侯,都被消灭了。不过,对于本文所要说的公孙康,则是一个例外了。 在东汉末年,虽然公孙康割据辽东,但是,公孙康却没有被曹操、刘备、孙权等诸侯消灭。当然,主要是因为当时辽东地区远离中原之地,这让公孙康可以置身事外。并且,在曹操消灭袁绍残余势力的过程中,公孙康更是顺水推舟,这让曹操...[详细]
2021-02-08
三国定军山之战:不仅奠定了蜀汉基业,更确立了三国格局
在汉末三国时期,赤壁之战,无疑是最吸引人们关注和讨论的一场战役了。众所周知,赤壁之战中,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失去了一统天下的机会。此战之后,孙权、刘备各自夺取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赤壁之战后,刘备的整体实力还是比较弱小,所以,到底能不能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实际上还是存在一定变数的。 在此基础上,就本文所要说的定军山之战,不仅奠定了蜀汉基业,更直接确立了三国格局。换而言之,在定军山之战后,其他诸侯不仅几乎都灭亡后,魏蜀吴三国也在实力上达到了一定程度的平衡。 对于定军山之战来...[详细]
2021-02-08
蜀汉灭亡后,王濬在益州训练水师,最终一举消灭东吴
公元263年8月,魏国权臣司马昭决定向蜀汉发动战争,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攻蜀。蜀将姜维、廖化率军以剑阁(今四川剑阁)险道为屏障,阻击魏军主力。在这场战役中,邓艾这位名将采用以迂为直的谋略,在魏蜀两军主力对峙于剑阁之时,自率精锐部队绕道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越过700余里荒无人烟的地区,凿山开路,奇袭江油(今四川江油北)。又在蜀汉腹地绵竹大破诸葛瞻、攻占涪城(今四川绵阳),进逼成都。后主刘禅因邓艾兵临城下,向魏军投降。公元263年11月,蜀汉正式灭亡,开始了三国时代结束的序幕。 在蜀汉灭亡后,司马昭...[详细]
2021-02-06
张绣叔叔张济,率军攻打刘表,结果中箭身亡
东汉末年,是指从中平元年到建安二十五年(184年-220年)指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开始,直到曹丕称帝结束,持续36年,这段时间内诸侯割据,互相攻伐兼并。经过群雄逐鹿的东汉末年,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格局。因此,这意味着东汉末年的很多诸侯,都被消灭了。其中,就本文所要说的张济,曾是东汉末年的诸侯,结果在率军攻打荆州牧刘表的时候,中箭身亡。而在张济被杀之后,他的侄子张绣执掌了张济留下的兵马和地方,继续割据在南阳一带。以下,就让我们一起聊一聊张济这位汉末群雄。 一 首先,张济(?-196年),字号不详,武威郡祖...[详细]
2021-01-31
蜀汉八位“尚书令”:法正、刘巴、李严、蒋琬、费祎、董允、陈祗、董厥...
在古代历史上,就尚书令这一官职,始于秦朝,本为少府的属官,负责管理少府文书和传达命令。一开始的时候,尚书令不仅官职较低,还没有什么实际权力。但是,汉武帝刘彻这位皇帝在位时,为了削弱丞相的权力,开始重用尚书令,也即任用少府尚书处理天下奏章,这等于是在分走丞相的部分权力了。到了东汉时期,尚书令的权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乃至于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丞相。比如一些大臣,往往会领尚书事(即录尚书事)。 其中,就本文所要说的蜀汉,历史上就有多位大臣担任了尚书令这一重要的官职。那么,问题来了,蜀汉的八位尚书令,法正上榜,另外七...[详细]
2021-01-28
三国袁绍谋士审配,誓死抵抗曹操,最终慷慨赴死
袁绍(?-202年6月28日),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商水县)人。东汉末年诸侯,袁逢的儿子。袁绍出身汝南袁氏,四世三公。起家大将军(何进)掾,历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参与指挥诛杀宦官。怒斥董卓,出任渤海太守,册封邟乡侯。初平元年(190年),担任关东联军首领,带兵讨伐董卓,自号车骑将军。之后,袁绍励精图治,先后占据冀州、青州、并州、幽州地区,势力达到顶点。建安五年(200年),发动官渡之战,兵败于曹操。 值得注意的是,在官渡之战后,袁绍麾下的谋士可谓损失惨重,比如许攸已经投靠了曹操,田丰、沮授则在公元...[详细]
2021-01-28
东汉末年,刘焉、刘璋父子率先割据益州,甚至有称帝的野心
益州,古地名,汉武帝设置的十三州(十三刺史部)之一,其最大范围(三国时期)包含今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汉中大部分地区,湖北河南小部分,治所在蜀郡的成都。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益州因为包含了成都平原,再加上易守难攻的地形,促使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特别是在汉末三国时期,刘备更是以益州作为基础,建立了和曹魏、东吴相抗衡的蜀汉。当然,在刘备之前,刘焉、刘璋父子,已经在益州割据很长时间了。 其中,就本文所要说的刘焉,无疑是东汉末年率先割据益州的诸侯。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是汉室后裔,但是,刘焉却有称帝的野心。那么,问题来...[详细]
2021-01-26
许攸之死:许攸简介,许攸怎么死的?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为了能够打破僵局,赢得胜利,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因此,官渡之战的胜利,促使袁绍势力最终走向了灭亡,从而奠定了曹操一统北方中原的基础,也即直接影响到了汉末三国的历史走向,这是其能够和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相提并论的重要原因。 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原本处在极为不利的局面,比如兵力较少,粮草短缺等。但是,因为许攸在关键时...[详细]
2021-01-26
  • 三国定军山之战:不仅奠定了蜀汉基业,更确立了三国格局
    在汉末三国时期,赤壁之战,无疑是最吸引人们关注和讨论的一场战役了。众所周知,赤壁之战中,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失去了一统天下的机会。此战之后,孙权、刘备各自夺取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赤壁之战后,刘备的整体实力还是比较弱小,所以,到底能不能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实际上还是存在一定变数的。 在此基础上,就本文所要说的定军山之战,不仅奠定了蜀汉基业,更直接确立了三国格局。换而言之,在定军山之战后,其他诸侯不仅几乎都灭亡后,魏蜀吴三国也在实力上达到了一定程度的平衡。 对于定军山之战来...
  • 白帝城位于什么地方?夷陵之战后,刘备留在白帝城,做了白帝城托孤等三件事情
    白帝城位于什么地方? 白帝城位于重庆市奉节县白帝镇白帝村1号社,地处瞿塘峡口长江北岸,白帝山上,东望夔门,南与白盐山隔江相望,西临奉节县城,北倚鸡公山,地处长江三峡(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西端入口。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曹丕篡汉建魏后,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同年,刘备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发兵讨伐东吴,而张飞又被部下所害。孙派遣使者前来请和,刘备大怒不许。毕竟,东吴不仅偷袭了荆州,还斩杀了关羽父子,这不能让刘备什么表示都没有,不然也会让麾下将士寒心。 章武二年(22...
  • 文聘的简介:刘表麾下猛将,归降曹操镇守荆州,曾和关羽相抗衡
    文聘,生卒年不详,字仲业,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东汉末年,文聘本来是荆州牧刘表麾下的大将,镇守荆州北部,刘表用他来抵御北方诸侯的进攻。建安十三年(208年),刘表死后,其子刘琮继位。当时曹操起兵南征荆州,刘琮与众官商议,决定举荆州之地投降曹操,又唤文聘一起归降,文聘说:聘不能保全本州土地,如此失职,只应待罚而已。曹操接收荆州之地后,文聘才肯去见曹操。 当然,文聘的失礼,没有遭到曹操的惩罚,反而受到了后者的重用。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赤壁之战,曹操战败,但仍掌握荆州部分城池,而江夏郡因与东吴接壤,...
  • 张绣叔叔张济,率军攻打刘表,结果中箭身亡
    东汉末年,是指从中平元年到建安二十五年(184年-220年)指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开始,直到曹丕称帝结束,持续36年,这段时间内诸侯割据,互相攻伐兼并。经过群雄逐鹿的东汉末年,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格局。因此,这意味着东汉末年的很多诸侯,都被消灭了。其中,就本文所要说的张济,曾是东汉末年的诸侯,结果在率军攻打荆州牧刘表的时候,中箭身亡。而在张济被杀之后,他的侄子张绣执掌了张济留下的兵马和地方,继续割据在南阳一带。以下,就让我们一起聊一聊张济这位汉末群雄。 一 首先,张济(?-196年),字号不详,武威郡祖...
  • 孙权把曹操刘备都熬死了却不能统一天下,孙策临死前说得很明白
    三国时期孙权可以说在那个年代少有的高寿之人,活了71岁,他熬死了不知多少同时代的人,那么在曹操刘备后的三国时代,孙权为何没有什么建树,东吴似乎连统一天下的意愿都没有。 其实...
  • 沮授怎么读拼音?沮授是几流谋士?
    沮授怎么读拼音? 沮授拼音 jǔshu 沮授是几流谋士? 沮授,是三国时代袁绍阵营的一位谋士。据史料记载,他曾经为袁绍监统内外、威震三军,并为整个袁绍集团制定了战略发展大计。也正是在他的战略计划实施之下,袁绍才能以冀州为基础起家,逐步夺取青州、并州、幽州等地,进而攻占和统一,整个河北的地盘 然而在整个集团的事业达到巅峰以后,袁绍却对沮授逐渐猜忌,几番夺其兵权,并对他提出的各项建议置若罔闻最终,袁绍集团在官渡之战中粮草被烧,惨败于曹操手下。来不及逃走的沮授,也被曹操所俘虏。后来因为拒绝投降和越狱逃跑失败,而...
  • 合肥之战留守城内:第六次合肥之战,东吴诸葛恪20大军攻打合肥,结果让人大跌眼镜
    合肥之战,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孙权一方与曹操一方以合肥为目标的争夺战。俗话说守江必守淮、而欲进取中原,也必取淮河流域为跳板。因此江淮之间往往是南北势力的焦灼之地、总会招致双方大军相抗,因此也涌现了一大批极具战略价值的城镇早期的合肥便是其中之一。赤壁之战以后,曹操势力对江南的战略转攻为守,孙权便希望借助战胜之余威,将自己的战线推广到合肥之北。 合肥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曹魏和东吴双方于208年至253年在此地爆发过6次冲突,这六次战役分别为: (第1次)208年十二月209年 (第2次)215年八月 (第3...
  • 三国恒范曹爽身边最强谋士,被司马懿称为“智囊”,桓范被谁所杀?
    在古装电视剧《虎啸龙吟》当中,曹魏大将军曹爽被塑造成一位骄横跋扈、志大才疏的草包将军形象,论智识权谋的水平,跟心机似海、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相比,差的不是一个档次。然而曹爽虽然愚笨,但身边却不乏智谋过人的谋士,可惜都不能得到他的重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被司马懿称为智囊的桓范。桓范(?~249年),字元则,沛郡龙亢县(今安徽省怀远县龙亢镇)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文学家、画家。以下,就让我们一起聊一聊曹爽身边最强谋士桓范。 一 首先,桓范于建安末年入丞相府,辅佐东汉丞相曹操。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
  • 张飞义释严颜:三国刘璋麾下最忠诚的战将严颜
    严颜,是三国时代一位名气逼人的武将。每当提起他的名字,大家印象中总会跳出一位手持大刀、白发皓首,并且威风凛凛的猛将形象 是的,在《三国演义》小说中,罗贯中的笔下,严颜的战绩可谓是非常出色。不但擅使硬弓和大刀,有万夫莫敌之勇,还在巴郡城下与大名鼎鼎的张飞恶战数场,不分胜负。最后中了张飞的诱敌之计,才失手被擒 在被张飞的智勇和气度折服以后,严颜决定阵前投诚,归属到刘备麾下。在之后在汉中战役中,严颜也有着相当亮眼的表现和发挥。他作为黄忠的副将,献计夺取曹军屯粮积草之天荡山,还在伏击战中斩杀了曹军主将夏侯德,使得...
  • 三国,为什么刘备其实最厉害?
    学界有这样一句话:20岁看三国觉得曹操最厉害,40岁看三国觉得司马懿最厉害,60岁看三国觉得刘备最厉害。 20岁觉得曹操厉害我能理解,挟天子令诸侯,拥军百万征战天下,风头无尽。40岁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