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问礼,影响中国2500年。那么,孔子如何解读《老子》?

千百年来,关于老子和《老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给后人解读学习《老子》的智慧带来许多麻烦。该从哪里下手?谁的注疏更接近老子?是大智者“河上真人”,还是“年未弱冠“的青年才俊王弼?既然孔子曾向老子问礼,我们何不绕过河、王诸公,直奔孔子?

孔子问礼于老子,《春秋》《吕氏春秋》《孔子世家》《礼记》等诸典籍均有记载,并有四次之多。可见,除了老子的的大弟子尹喜外,知老者懂老者,孔子当位列其一。

 

看看孔老夫子对于老子及其《道德经》作何解答

1、《道德经》的销量问题

光明网、上观新闻这些主流媒体报道说,在西方国家,《道德经》的销量超过《圣经》,荣登世界经典书籍排行榜榜首,并且最富哲学思维的德国人,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一本《道德经》。身为中国人,我们感到骄傲。您意下如何?

孔子:

我感到悲哀。我不知道你这些信息的可靠程度,更不知道他们的统计数字是否真实准确。若是真实的,我会为中国先贤圣人的智慧受到如此不公正的待遇感到悲哀。如果国人在领会先哲智慧方面更尊重、接近原著,更系统、更完善,而不是人云亦云、穿凿附会的话,全世界的人至少人手一本《道德经》才对得起先贤大哲。

2、关于老子的身世问题

听说老子生于公元前570年左右,小名“狸猫儿”,故名李耳。他是春秋时楚国苦县人,他父亲叫老佐,是宋平公的司马,战死沙场。自此以后,老家没落,老子是其母在逃难途中降生的,他体弱而头大,眉宽而耳阔,目如深渊。其母因其双耳齐肩,故名为“聃”......那么,老子到底是姓“老”还是姓“李”。

孔子:

你若对老子的生平感兴趣,可以借助互联网尽情搜索,那里面有千万条似是而非的答案满足你的好奇心。我只知道老子是春秋时代的思想家,大我20岁左右。老子留给后世的只有《道德经》中的智慧。老子早就羽化登仙,肉体也早“朽”,就连《道德经》这三个字也可以“朽”,但是《道德经》智慧如日惊天,永无枯朽之日。

3、关于孔子问礼

您是大成至圣先师,“天下文官祖,历代帝王师”,为什么还要千里迢迢“适周”、“之宋”纡尊降贵,向老子请教?

孔子:

我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你也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何况老子“其犹龙邪"!我之与老子,思想体系不在一个维度之上。我研究人文,学术方向在于“为人处世”。老子的思想维度在宇宙“自然”,这个“自然”大到无边无际,小到至精至微。我研究的只是老子大领域中的一个课题。

 

4、关于做学问

为什么老子的学问那么宏深玄远,鬼神莫测,而您的作品那样深入浅出,明白晓畅?

孔子:

就作品的风格而言,《道德经》是老老师的文言之作,而我的主要作品大多体现在对古籍做的一些增删和注疏方面,所以就显得通俗些。至于我的代表作《论语》,那更是我的弟子们为了纪念我,把我平日要求的重点记录整理出来的。即便到了现在,你们的书面文字与口头语还是有所差异的。这是其一。

 

其二,这是主要的。老子善于思考问题,他绝不人云亦云。其思想之自由,精神之独立,是一条不为外力所动的“龙”。所以他会不断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并且全以“道”释之、道化之。

给你讲几个故事吧,且别管他来历如何,可信与否,故事就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而做的佐证。由此你便可以顺藤摸瓜,探得老子智慧之源,道德之本。

老老师聪慧精思,幼年即思接千载,虑及八荒,家将们哪里知道那许多祭祀占卜、社稷兴衰、战争成败、观星测象的事理?无奈之下,老夫人给他请来了精通殷商礼乐的商容老先生教授他。

知道商容吗?就是《诗经》里写的“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的那位君子,曾经担任过主管殷商礼乐的大臣,武王伐纣后,礼聘为三公,商容固辞不受。这位大贤很厉害,通天文地理,博古今礼仪,商周臣民俱皆敬重他。

 

故事一:天为何物?

这一天商教授继续上课:“天之穆穆兮厥神,王之肃肃兮斯本。”老子打断教授:“天者何物?”教授道:“上之清清者谓之天。”又问:“清清者何?”教授道“太空也。”“太空之上,尚有物否?”教授道:“有,清之清者也。”“清之清者又是何物?”答曰“清清之清者是也。”又问“一清二清三清,清者穷尽处当为何物哉?”教授摇头道:“师不传,籍未载,愚师岂敢妄言。”

故事二:何谓造物之功,何谓变化之能?

下一堂课,商教授开讲:“四宇之内,因有天道,日月星辰才可有章可循;有地理,故成江海山川;有人伦,才能分明尊卑长幼。有物性,才能分辨出长短坚脆。”

老子问:“日月星辰周而复始,谁人之力?江海山川巍巍汤汤,谁人掘之?尊卑长幼等级森森,谁人分之?”教授道:“神力也。”

老子问“神力何来?”教授道:“神能造物,善变化。”

 

老子问:“神之功能谁赋?何时具备?”教授道:“师不传,籍未载,愚师岂敢妄言哉。”

故事三:君主岂能违天命?

接着上课,商教授道:“君者,天之子也,奉天命以牧民;民者,君之所牧者也。君尊天意则立,悖天意则废,民不顺则罪,此天意也。”

老子问:“民,生而为人,人人平等,何须君牧?君若代天意,为何可以违背天意?”教授道:“君意神授,君主降生于世间,犹如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也。”

老子问:“神既有造物之功变化之能,何不造听命之君乎?”教授道:“师不传,籍不载,愚师不敢妄言也。”

 

故事四:君主何故不能止乱?

这一节课,教授讲治乱。商老教授道:“悠悠万事和为贵。失和则交兵、相残。所以利人者利己,害人者害己。”

老子问:“失和,国之殇,民之害也,国君宁可坐视乎?”教授道:“民争,是为失小和,小和失则小祸至,此害,君可为之,止之。国之争,乃失大和也,大和之失,则大祸至焉。大祸者,非民之过也,实乃君之过也。人之过,君可止,君之过,无以止”

老子问:“君既不能自止,神宁可坐视乎?”教授道:“师未传,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也。

5、老子的答案

老子后来得到答案了吗?

孔子:

商老先生教授三年,自认“师之学有尽,而李聃之问无穷”,便推荐李聃离开相邑,入周都深造。

老聃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三年。博士又荐其入职守藏室。守藏室卷帙浩繁,《易》《书》《历》《诗》《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老聃博览泛观,渐臻佳境,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旨,三年后又迁任守藏室史,神通天地,披览古今,将从前疑问逐一化解,将天地大道蕴涵心中。后来,老子见周王朝礼崩乐坏,遂去周,于大散关而书《老子》。

老子关于天地神人万物的所有答案都浓缩在了《老子》里。

孔子孔子问礼解读《老子》

相关文章

《道德经》“念歪”了什么后果?请看宋真宗赵恒的下场!
《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当然是一部好经。但是再好的经,一旦念歪了,就会适得其反、《道德经》说无为而无不为,老子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无,只有无才符合道的原则,无为是实现无不为、无不治的前提和条件,以无事取天下。老子的无为指的是不妄为,不是不作为,如果真的是要求人什么都不做,《道德经》就不是万经之王了。但有的人却把无为而无不为给掰开了、揉碎了,断章以取义,为自己的不作为贴上尊道贵德的标签,历史上就有一位喜欢念歪经的皇帝,他叫赵恒,宋代第三位皇帝宋真宗。 无为之下的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在中原对周边游牧民族的战史...[详细]
2020-02-27
贞节牌坊是什么意思?贞节牌坊的由来
中国古代社会为什么会出现贞节牌坊?是谁制造的这副沉重的枷锁?在这场扼杀人性的闹剧中,宋明道学家们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贞洁到什么程度的烈女可以旌表敕建牌坊? 也许,贞节牌坊是中国礼教制度下的专属产品,对于贞节牌坊,我们第一会想到的可能是,这又是一位可敬的伟大母亲。是的,每一座贞节牌坊下一定有一位伟大的母亲。但是对于每一位伟大的母亲而言,那一座座贞节牌坊就是一副副沉重的枷锁,是中国妇女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 秦始皇首建怀清台,旌表寡妇清的功德 秦始皇时,巴邑(现在重庆巴南区)有个叫巴清的寡妇,她是入选《史记货...[详细]
2020-02-12
《易经》和《道德经》《论语》它们有什么关系?
《易经》是群经之首,《道德经》是万经之王,《论语》是孔子主要言论的辑录。但《易经》是普遍认为的中华文化的源头,是道、儒两家的共同经典。 虽然老子和孔子都从《易经》里汲取营养,发展方面却大相径庭,甚至在根本问题上发生冲突,根本原因在于《易经》一言万端,见仁见智。老子是帝王师,当然站位更高,他是站在帝王的立场来审视这个世界的。关于这一点,可以再说透彻一点。 古代的学校是朝廷创办的公学。公学有两个特点,一是官师合一;而是政教合一。所谓官师合一,就是公学没有专职老师,所有的老师都是由朝廷官员兼任,学生也都是王公贵...[详细]
2020-02-11
老子“不争”的立足点在于“无为”
老子的无为不争贵柔守弱等主张,总会让人联想到无所事事、懦弱、避世等消极情绪,认为老子的思想保守、倒退,与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积极进取思想截然相反。以孔子的伟大,尚且赞叹老子其犹龙耶,认为老子思想天造地化,神奇莫测,怎么可能被我们一眼看破呢? 老子思想的伟大之处正在于他的无为不争的处世原则,在于他的贵柔守弱天道精神,在两千多年的思想文化大融合中,各家不断汲取老子的思想营养,熔铸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闪烁着中华文化的熠熠光彩,与儒佛两家共同构筑了中华文化的巍巍大厦。 老子不争的立足点在于无为 我们要读懂老子...[详细]
2020-02-07
老子道德经中的道,都是人生大智慧
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其全部哲学系统都是围绕着道展开。但道可道非常道里面包含着不同含义的道,通常的注家认为,老子的道有常道和非常道两种,常道即是有名有相的道,非常道是指无名无相能生万物的道。 这种注解,显然不足以涵盖老子所言之道的广大精微,以及它的整体性、普遍性、共同性特质。 整部《道德经》,道的主线是可以为天地母的道,但同时,老子在不断阐述道的运动变化的法则、规律。但还有的地方,借德以阐道,特指一种准则或典范。因此,老子所言之道,既是形而上之天地母,又是有迹可循的运动变化规律,还是人生修养准则。 作为天地...[详细]
2020-02-03
老子:为何把我的 “无为”理解成“不作为”?误解还是曲解?
人们总是把老子与无为联系在一起,认为学习道德经,就是学习老子的清静无为。但老子真的是说,任他风云变幻花开花落,任他万事蹉跎自生自灭吗?我们来看看: 应该如何解读《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 这段话是说无为的境界,是由日损之功累积而成,这个损就是磨掉、克服、摒弃的意思。损掉的是私心私欲。具体可以解释为: 做学问的,知见每天都在增长;修道的,若是每天都能摒弃一点俗世的情欲,日积月累,直至无欲无私,心境两忘,这才...[详细]
2019-05-29
读懂曲字,再读《道德经》《春秋》《易传》等经典就会迎刃而解!
读书三十年,今天终于发现,中国最早、最有智慧、最具有母性光辉的的汉字原来是她: 曲 。 这个判断可能会让你顿感错愕,因为我们知道,中国汉字来源于结绳记事和以图纪事,古人又最重天地、神鬼、祖宗,为何不是天人神鬼祖这些古人最为敬重的图腾,而偏偏是这个曲字呢? 如果我说,中国的古典文化源于神鬼崇拜,源于阴阳学说,源于天人感应,可能你不会反对。但如果说神鬼、阴阳、祖、申、由、甲等等,以及由这些字派生出更多的汉字,而这些汉字都出自曲字,你信吗? 我们先来看一幅图 《伏羲女娲交尾图》 这幅图是中华民族生息繁衍和文化传...[详细]
2019-05-28
道德经的奥秘:带你穿越汉宋,直达三代,领悟原汁原味的《道德经》!
no.1绕过汉宋,直达三代 后人读经典往往盲人摸象,断章取义,各取所需,以至于肢解经典,贻害无穷。比如《道德经》创作于周晚期,后世研习老子及其《道德经》,先是汉儒后是宋儒,结果是,经典原汁被加进汤料,而后人的后人又苦于时代的久远,无力直达愿意,只得采取隔代瞭望法来解读,远远望去,影影绰绰,似是而非,似有还无,致使本就玄远深奥的古籍原意与释义与越来越远,越发玄而又玄,恍兮惚兮。 比如,我们解读《道德经》,市面上流行版本何止千百种,竟然相去甚远,甚至相互矛盾。我们为什么不能绕开我们的前人的前人,直达老子那个时...[详细]
2019-05-26
老子生死关:母亲去世,老子饱餐一顿蒙头大睡,老子生死观是怎么样的?
生死观 老子出生前,父亲作为宋国司马,就战死疆场了,所以老子是在单亲家庭里长大的,母子之间的感情可想而知。 老子自幼聪颖异常,十多岁就把前朝礼乐大臣商容的知识学完了,商容又推荐他到周王朝的太学学习,后来担任了周王的守藏室史。在朝中做官的时候,因惦念母亲,经常回家看望母亲,劝说母亲离开老家陈国相邑,到洛阳重置房产,永享天伦。可是,母亲故土难离,宁愿忍受母子分离的痛苦,也不愿抛家舍业,远徙他乡。 光阴荏苒,一晃就是三十余载。这一天,忽有家讯传来,信中言其家母病危,言辞急切,急盼速回。于是报请周王,归家探视。长...[详细]
2019-05-25
孔子问礼,影响中国2500年。那么,孔子如何解读《老子》?
千百年来,关于老子和《老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给后人解读学习《老子》的智慧带来许多麻烦。该从哪里下手?谁的注疏更接近老子?是大智者河上真人,还是年未弱冠的青年才俊王弼?既然孔子曾向老子问礼,我们何不绕过河、王诸公,直奔孔子? 孔子问礼于老子,《春秋》《吕氏春秋》《孔子世家》《礼记》等诸典籍均有记载,并有四次之多。可见,除了老子的的大弟子尹喜外,知老者懂老者,孔子当位列其一。 看看孔老夫子对于老子及其《道德经》作何解答 1、《道德经》的销量问题 光明网、上观新闻这些主流媒体报道说,在西方国家,《道德经》...[详细]
2019-05-24
老子与尹喜的一段对话,终于帮我们解开了《道德经》“道”的真相!
尹喜见老子 尹喜:我是城防的守将,我精通剑道。天天交际应酬精通茶道。今天遇到先生,跟您再学习一下您的道,以后就又多了一门技艺。 老子:你的所谓道,小道耳。 道可道,非常道 我所说的道包含宇宙、天地、万物总体运行的轨迹和规律。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大到包容一切,小到永无止境。这个道,是一切得以产生的根本,又是一切运行的依据。这个道不是一般的道,一般的道指的是方法、技术,比如你所说的剑道、茶道、棋道等。 尹喜:道何以名之? 老子:名可名,非常名。 我们可以将包含宇宙、天地、万物总体运行轨迹和规律的这个东西起名字...[详细]
2019-05-24
“塞其兑,闭其门”,“用其光,复归于明”;拔出你身体的天线,去接收无尽的
“塞其兑,闭其门”,消除杂音,这是基本要求。因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简单地说就是:不要去外面乱搞,不要老想着声色犬马,不要贪吃贪喝,尤其是那些当官的(驰骋畋猎)太贪玩,搞得自己心荡神移,乐不思归,其结果,只会让你找不到自己的灵魂。...[详细]
2019-05-21
“正一”二字究竟作何解释?看下《云笈七签》《道德经》《道门十规》《二十
作为玄门道众,我们首先应当了解正一派为什么要以正一为名?也就是要了解正一的内在含义。 那么,正一是什么意思?老祖天师当时立教为什么要以正一为名? 道经告诉我们,老祖天师得到太上道祖亲授他正一盟威之道。也就是说正一之道是太上道祖亲授祖天师的,因而正一之道从老祖天师立教之时就开始了,并以此作为我们入道、学道、行道人的目标。 正一具有怎样的意义 那么,正一具有怎样的意义呢?《云笈七签》中说:正一者,真一为宗。也就是正一是以真一为宗本的。道经里面说正即正以治邪,正的反面就是邪,要以正的东西来克服邪的东西。一就是一...[详细]
2019-05-17
本土不温不火的老子《道德经》在西方的销量超过耶稣《圣经》
在中国不温不火的《道德经》,在持续霸占西方销量排名榜第二的高位之后,又继续攀升。据光明网、上观新闻等媒体报道,在西方,《道德经》的销量已经在2018年超越了《圣经》,跃居所有经典之上,现已荣登世界书籍排行榜榜首之位。 德国电视台曾做过一项调查,每四个德国人家里就藏有一本《道德经》。 一位叫马克的德国人说:这是中国的经典,也是我们的经典。,足球皇帝贝肯鲍尔因为迷恋老子思想,以至于德国媒体将其专机命名为空中老子。 壹 需要道德经拯救没落的西方文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西方人开始关注老子的思想。当时的西方世界...[详细]
2019-05-05
道德经读后感:《道德经》是一本超越时间的书
《道德经》是一本超越时间的书, 其中的每个字句所蕴含的深意, 远远超过了其字面的意思。 这些超越时间之上、 凝结着智慧的经典之所以神圣, 是因为它们的文字是开放性的, 它们包含...[详细]
2019-04-26
  • 读懂曲字,再读《道德经》《春秋》《易传》等经典就会迎刃而解!
    读书三十年,今天终于发现,中国最早、最有智慧、最具有母性光辉的的汉字原来是她: 曲 。 这个判断可能会让你顿感错愕,因为我们知道,中国汉字来源于结绳记事和以图纪事,古人又最重天地、神鬼、祖宗,为何不是天人神鬼祖这些古人最为敬重的图腾,而偏偏是这个曲字呢? 如果我说,中国的古典文化源于神鬼崇拜,源于阴阳学说,源于天人感应,可能你不会反对。但如果说神鬼、阴阳、祖、申、由、甲等等,以及由这些字派生出更多的汉字,而这些汉字都出自曲字,你信吗? 我们先来看一幅图 《伏羲女娲交尾图》 这幅图是中华民族生息繁衍和文化传...
  • 道德经读后感:《道德经》是一本超越时间的书
    《道德经》是一本超越时间的书, 其中的每个字句所蕴含的深意, 远远超过了其字面的意思。 这些超越时间之上、 凝结着智慧的经典之所以神圣, 是因为它们的文字是开放性的, 它们包含...
  • 《易经》和《道德经》《论语》它们有什么关系?
    《易经》是群经之首,《道德经》是万经之王,《论语》是孔子主要言论的辑录。但《易经》是普遍认为的中华文化的源头,是道、儒两家的共同经典。 虽然老子和孔子都从《易经》里汲取营养,发展方面却大相径庭,甚至在根本问题上发生冲突,根本原因在于《易经》一言万端,见仁见智。老子是帝王师,当然站位更高,他是站在帝王的立场来审视这个世界的。关于这一点,可以再说透彻一点。 古代的学校是朝廷创办的公学。公学有两个特点,一是官师合一;而是政教合一。所谓官师合一,就是公学没有专职老师,所有的老师都是由朝廷官员兼任,学生也都是王公贵...
  • 老子生死关:母亲去世,老子饱餐一顿蒙头大睡,老子生死观是怎么样的?
    生死观 老子出生前,父亲作为宋国司马,就战死疆场了,所以老子是在单亲家庭里长大的,母子之间的感情可想而知。 老子自幼聪颖异常,十多岁就把前朝礼乐大臣商容的知识学完了,商容又推荐他到周王朝的太学学习,后来担任了周王的守藏室史。在朝中做官的时候,因惦念母亲,经常回家看望母亲,劝说母亲离开老家陈国相邑,到洛阳重置房产,永享天伦。可是,母亲故土难离,宁愿忍受母子分离的痛苦,也不愿抛家舍业,远徙他乡。 光阴荏苒,一晃就是三十余载。这一天,忽有家讯传来,信中言其家母病危,言辞急切,急盼速回。于是报请周王,归家探视。长...
  • 贞节牌坊是什么意思?贞节牌坊的由来
    中国古代社会为什么会出现贞节牌坊?是谁制造的这副沉重的枷锁?在这场扼杀人性的闹剧中,宋明道学家们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贞洁到什么程度的烈女可以旌表敕建牌坊? 也许,贞节牌坊是中国礼教制度下的专属产品,对于贞节牌坊,我们第一会想到的可能是,这又是一位可敬的伟大母亲。是的,每一座贞节牌坊下一定有一位伟大的母亲。但是对于每一位伟大的母亲而言,那一座座贞节牌坊就是一副副沉重的枷锁,是中国妇女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 秦始皇首建怀清台,旌表寡妇清的功德 秦始皇时,巴邑(现在重庆巴南区)有个叫巴清的寡妇,她是入选《史记货...
  • 本土不温不火的老子《道德经》在西方的销量超过耶稣《圣经》
    在中国不温不火的《道德经》,在持续霸占西方销量排名榜第二的高位之后,又继续攀升。据光明网、上观新闻等媒体报道,在西方,《道德经》的销量已经在2018年超越了《圣经》,跃居所有经典之上,现已荣登世界书籍排行榜榜首之位。 德国电视台曾做过一项调查,每四个德国人家里就藏有一本《道德经》。 一位叫马克的德国人说:这是中国的经典,也是我们的经典。,足球皇帝贝肯鲍尔因为迷恋老子思想,以至于德国媒体将其专机命名为空中老子。 壹 需要道德经拯救没落的西方文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西方人开始关注老子的思想。当时的西方世界...
  • 老子与尹喜的一段对话,终于帮我们解开了《道德经》“道”的真相!
    尹喜见老子 尹喜:我是城防的守将,我精通剑道。天天交际应酬精通茶道。今天遇到先生,跟您再学习一下您的道,以后就又多了一门技艺。 老子:你的所谓道,小道耳。 道可道,非常道 我所说的道包含宇宙、天地、万物总体运行的轨迹和规律。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大到包容一切,小到永无止境。这个道,是一切得以产生的根本,又是一切运行的依据。这个道不是一般的道,一般的道指的是方法、技术,比如你所说的剑道、茶道、棋道等。 尹喜:道何以名之? 老子:名可名,非常名。 我们可以将包含宇宙、天地、万物总体运行轨迹和规律的这个东西起名字...
  • 老子“不争”的立足点在于“无为”
    老子的无为不争贵柔守弱等主张,总会让人联想到无所事事、懦弱、避世等消极情绪,认为老子的思想保守、倒退,与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积极进取思想截然相反。以孔子的伟大,尚且赞叹老子其犹龙耶,认为老子思想天造地化,神奇莫测,怎么可能被我们一眼看破呢? 老子思想的伟大之处正在于他的无为不争的处世原则,在于他的贵柔守弱天道精神,在两千多年的思想文化大融合中,各家不断汲取老子的思想营养,熔铸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闪烁着中华文化的熠熠光彩,与儒佛两家共同构筑了中华文化的巍巍大厦。 老子不争的立足点在于无为 我们要读懂老子...
  • 老子道德经中的道,都是人生大智慧
    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其全部哲学系统都是围绕着道展开。但道可道非常道里面包含着不同含义的道,通常的注家认为,老子的道有常道和非常道两种,常道即是有名有相的道,非常道是指无名无相能生万物的道。 这种注解,显然不足以涵盖老子所言之道的广大精微,以及它的整体性、普遍性、共同性特质。 整部《道德经》,道的主线是可以为天地母的道,但同时,老子在不断阐述道的运动变化的法则、规律。但还有的地方,借德以阐道,特指一种准则或典范。因此,老子所言之道,既是形而上之天地母,又是有迹可循的运动变化规律,还是人生修养准则。 作为天地...
  • 老子:为何把我的 “无为”理解成“不作为”?误解还是曲解?
    人们总是把老子与无为联系在一起,认为学习道德经,就是学习老子的清静无为。但老子真的是说,任他风云变幻花开花落,任他万事蹉跎自生自灭吗?我们来看看: 应该如何解读《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 这段话是说无为的境界,是由日损之功累积而成,这个损就是磨掉、克服、摒弃的意思。损掉的是私心私欲。具体可以解释为: 做学问的,知见每天都在增长;修道的,若是每天都能摒弃一点俗世的情欲,日积月累,直至无欲无私,心境两忘,这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