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中的道,都是人生大智慧

“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其全部哲学系统都是围绕着“道”展开。但“道可道非常道”里面包含着不同含义的“道”,通常的注家认为,老子的“道”有“常道”和“非常道”两种,“常道”即是有名有相的道,“非常道”是指无名无相能生万物的道。

这种注解,显然不足以涵盖老子所言之“道”的广大精微,以及它的整体性、普遍性、 共同性特质。

整部《道德经》,“道”的主线是“可以为天地母”的“道”,但同时,老子在不断阐述“道”的运动变化的法则、规律。但还有的地方,借“德”以阐道,特指一种准则或典范。因此,老子所言之“道”,既是形而上之天地母,又是有迹可循的运动变化规律,还是人生修养准则。

作为天地母的“道”体是虚无的,它的形态“寂兮廖兮”,它的名称叫“夷希微”,它的运行“周行不殆

虚无,是“道”的存在方式,虚无恍惚正是万物孕发的玄妙所在。21章说:

道之为物,憔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道”无具象之形体,它恍惚又窈冥,玄奥不可测度;“道”是变体、是恒动,因其动、变而生天地万物,“万有”因此生发,故云“其中有象”、“其中有物”、“其中有精”、“其中有信”。故能无中生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以至整个宇宙。故云“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四十章)。

老子在第四章说:道冲,或用之而不盈。道体是至虚的,“道隐无名”(41章)但却充满天地万物。 宇宙之浩渺,大不过道;万物之繁盛,无穷于道。道是宇宙之本原,群教之宗元,万物之主宰,众妙之门径。若无道,则天“将恐裂”;地“将恐废”;神“将恐歇”;谷“将恐竭”;万物“将恐灭”。

 

其形“寂兮廖兮。具象的事物有形有相,但“道”是“寂兮廖兮”的,它广大无边且悄无声息。《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说: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老子说,在天地之前就有一个混然一体的存在,他空阔无边又悄无声息。它不依赖任何物质而单独存在,永恒地运行从不停息,它是天地万物的本源。但因为它无极之大,无声之至,万物是它的形体,它没有自己固定的形态,因此没法知道它的名字,为了方便叙述,才勉强给它起个名称叫“道”。

道是宇宙间惟一的、绝对的、超越时空的存在,它恒存不改,它法“自然”,不因外物的变化而消失,不因外力的作用而改变。

一切有形之物都是具象的,都有生灭过程,但“道”是永恒的,因而是无形、无名的,千姿百态的万物就是它的形,生生不息的天地就是它的“性”。之所以不能命名,就是因为“道”的无极、无限性,一旦起名,“道”就有了局限性。

 

其状“夷希微。道,广大精微, 遍虚空,尽法界,万事万物都是他的存在方式。但它无形无相,看不见摸不着。第十四章这样描述他的存在状态: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曒,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无色曰夷,无声曰希,无形曰微。无色、无声、无形,三者混合而为一(即道),非一声、一色、一形所能概括,故不能言说。但它却能为万物作形状,为天地赋性情,予日月以光辉,赐生灵以性命。正因为它无状无象,无声无息,故无所不通,无所不往。

而天地之间之所以日月盈昃,山高水流,云卷风嘶,千姿百态,无不以“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之故。“道”创生万物,且内附于万物,以畜养万物,故“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第五十一章)。

以上是作为天地万物之母的恒“道”,下边是作为变化运行规律的“道”。

 

作为规律性的“道”,它既是循环变化的,又是对立转化的

 “道”除了作为万物之母,通过创生万物而内化于万物时,又表现出有迹可循的规律性,而这种规律正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道”,是《道德经》阐述最多的“道”,它就是法则、规则和规律。

老子在第四十章揭示了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这就是“反者道之动”。河上曰:反,本也。本者,道之所以动,动生万物,背之则亡也。“反动”即是反向运动的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寒来暑往,日出星隐,月是秦时月,千载照人寰,循环而已;仍是秦时月,人非当时人,变化而已。

 

道的运行规律之一是循环往复

老子认为,万事万物的运动轨迹都是返本复初的回归。他在第十六章说: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张岱年曰:宇宙是动的,无动则无世界。其规律(常)便是反复。反复即事物演变到极点,必转向其反面,如是不已。事物由“无”而生,渐盈以至于极盛,盛极则衰,而至于消亡;终则有始,进入到新一轮的反复。“反”是由成长至消亡;“复”是终而又始。反是否定,复是否定之否定。一反一复,即事物变化之规律。

 

老子在25章描述了道的运行轨迹: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大即是道,逝,行也。远,极点也。反,返回,反向者双意皆有。就是说道创生万物后,万物周行无所不穷其极,最后无所进,于是向相反方向运行,回复到原点。

 

 

道的运行规律之二是对立转化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对立统一观是人们认识事物规律的方法论,它不是老子的“原创”,但老子的伟大之处在于利用“对立统一”的方法论,发现了“道”并解释得如此通透明了。老子认为,一切现象都是在对立转化的状态下呈现出来的,比如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隋,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昔而弗始,为而弗侍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除了“道”是独立的、唯一的、无所依赖的,万事万物都是因为有其对立面而存在的,“相反相成”是推动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力量。这种相反相成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互根互化的,比如本章的“有无相生”等,比如58章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等,任何相反的事物都是“两者同出而异名”,只是人们只看到一面,而忽视另一面而已。人们的分别心决定了好恶取舍,因此习惯于看到对自己有利的一面,比如名利、荣誉、财富,美善等等表象的东西,看不到有无相生,得失相伴,善恶同出,福祸相因的内在规律性,物极必反,乐极生悲,这才是一切事物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而这种规律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贯穿于事物发展变化的始终。

对立双方互根互化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始终。事物的发展是矛盾运动的过程,当它发展到某种极限时,会改变其原有状态,向其相反方向转化。老子在36章说:“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简单理解就是:天下之物,势极则反。就如日之将昃,必将盛;月之将缺,必将盈。欲张之先合之,欲弱之先强之,欲废之先固之,欲取之先与之。这些都是自然规律。人却不知,知而不行,故老子叹曰:知我者希,则我贵矣!老子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22章),强调要“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



明白自己强大,也要示弱于人;明白了也不要夸夸其谈;有了荣耀也要保持卑下姿态。老子劝导孔子要向高明的商人和谦谦君子学习,不要张扬:“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因为事物都会向着相反方向转化。矜夸的背后恰是内心的虚浮和恐惧,真正的强大是沉静若深潭之水。强因弱显,有靠无托,“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据《孔子家语·观周》记载:孔子问礼与老聃,临别,老子对孔子说:凡当今之士,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讥议人者也;博辩闳达而危其身,好发人之恶者也。无以有己为人子者,无以恶己为人臣者。”孔子曰:“敬奉教。”

 

孔子大受启发,惕然约束,道业大进:“自周反鲁,道弥尊矣。远方弟子之进,盖三千焉”。可见圣人也有趾高气昂到和光同尘的悟道过程。老子深知事物互根互化的道理,所以他教人学会贵柔守弱,无为不争,像水那样为人处世:“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说“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道,古来如此,永恒不变,只有把握了它,才能驾驭当下的万事万物;了解了宇宙万物的初始状态,才算知道了“道”的根本。

所以老子告诫人们“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遵循规律办事,则无往不利;背道离德轻举妄动,则万事不顺。

《道德经》是一本人生教科书

老子的对话对象是君主侯王,无疑,《道德经》是一部阐述“南面之术”的帝王之学,历史上也有不少帝王为其作注释义,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宋徽宗赵佶、明太祖朱元璋,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等。

 

但是,真理无疆界,智慧相融通。老子出于人类的良知与理性,站在世界的本原和历史发展的高度来审视人类社会,因此他的思想超越了宗教、国家、民族,而不限于某一阶层某一国度,对人类具有广泛的普适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因此,除了少数统治者打压外,历来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喜爱,尤其是国外,比如哲学的国度德国,打开网页查找《道德经》在国外,我们会发现,在国外,《道德经》的地位和影响远高于中国任何一位思想文化名人在国内和国外的影响。

关于《道德经》在国外的热度,限于篇幅,只做一些概括性的叙述。比如德国明斯特大学教授赫伯特·曼纽什认为,这个世界的精神孕育者,是老子和柏拉图,庄子和亚里士多德;比如美国科学家威尔·杜兰说:道德经是一部最迷人的奇书……我们将要焚毁所有的书籍……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大道不只在你在我在中国,在全世界也一样,老子的思想不只为某一阶层服务,也不只为某一领域服务,而是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他把人类放在整个宏阔的宇宙空间进行比较研究,指出了人类的共同弱点和提升的共同路径,因此被全人类所接受和喜爱。

《道德经》涉及领域广泛,政治的、哲学的、宗教的、科学的、修身的……都能给人醍醐灌顶之彻悟,恍然深思之觉醒,《道德经》就像它所阐述的“道”那样,有着太阳般的光辉,普惠整个人类,它凭借自身蕴含的高超智慧,而不依赖任何操作,成为全球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准确地说,《道德经》的自发销售量与西方基督世界的《圣经》不相上下),《纽约时报》将老子列为全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可见老子思想在西方的受欢迎程度。

简单小结:《道德经》,主要论及两种“道”,一个是“可以为天地母”的“道”,它是世界的本原,一个超越的、无所不在的独立体,它不以外物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存在和运行状态。另一个是事物运动变化的法则、规律的“道”,任何事物都是返本复初的回归;任何事物都以其对立面的存在而存在,并且互根互化,当事物发展到某种程度时,就会向着它的对立面转化。

同时,《道德经》所蕴含的真理,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生智慧,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是可以相伴一生的智慧宝藏。

老子道德经中的道人生大智慧

相关文章

《道德经》“念歪”了什么后果?请看宋真宗赵恒的下场!
《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当然是一部好经。但是再好的经,一旦念歪了,就会适得其反、《道德经》说无为而无不为,老子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无,只有无才符合道的原则,无为是实现无不为、无不治的前提和条件,以无事取天下。老子的无为指的是不妄为,不是不作为,如果真的是要求人什么都不做,《道德经》就不是万经之王了。但有的人却把无为而无不为给掰开了、揉碎了,断章以取义,为自己的不作为贴上尊道贵德的标签,历史上就有一位喜欢念歪经的皇帝,他叫赵恒,宋代第三位皇帝宋真宗。 无为之下的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在中原对周边游牧民族的战史...[详细]
2020-02-27
贞节牌坊是什么意思?贞节牌坊的由来
中国古代社会为什么会出现贞节牌坊?是谁制造的这副沉重的枷锁?在这场扼杀人性的闹剧中,宋明道学家们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贞洁到什么程度的烈女可以旌表敕建牌坊? 也许,贞节牌坊是中国礼教制度下的专属产品,对于贞节牌坊,我们第一会想到的可能是,这又是一位可敬的伟大母亲。是的,每一座贞节牌坊下一定有一位伟大的母亲。但是对于每一位伟大的母亲而言,那一座座贞节牌坊就是一副副沉重的枷锁,是中国妇女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 秦始皇首建怀清台,旌表寡妇清的功德 秦始皇时,巴邑(现在重庆巴南区)有个叫巴清的寡妇,她是入选《史记货...[详细]
2020-02-12
《易经》和《道德经》《论语》它们有什么关系?
《易经》是群经之首,《道德经》是万经之王,《论语》是孔子主要言论的辑录。但《易经》是普遍认为的中华文化的源头,是道、儒两家的共同经典。 虽然老子和孔子都从《易经》里汲取营养,发展方面却大相径庭,甚至在根本问题上发生冲突,根本原因在于《易经》一言万端,见仁见智。老子是帝王师,当然站位更高,他是站在帝王的立场来审视这个世界的。关于这一点,可以再说透彻一点。 古代的学校是朝廷创办的公学。公学有两个特点,一是官师合一;而是政教合一。所谓官师合一,就是公学没有专职老师,所有的老师都是由朝廷官员兼任,学生也都是王公贵...[详细]
2020-02-11
老子“不争”的立足点在于“无为”
老子的无为不争贵柔守弱等主张,总会让人联想到无所事事、懦弱、避世等消极情绪,认为老子的思想保守、倒退,与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积极进取思想截然相反。以孔子的伟大,尚且赞叹老子其犹龙耶,认为老子思想天造地化,神奇莫测,怎么可能被我们一眼看破呢? 老子思想的伟大之处正在于他的无为不争的处世原则,在于他的贵柔守弱天道精神,在两千多年的思想文化大融合中,各家不断汲取老子的思想营养,熔铸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闪烁着中华文化的熠熠光彩,与儒佛两家共同构筑了中华文化的巍巍大厦。 老子不争的立足点在于无为 我们要读懂老子...[详细]
2020-02-07
老子道德经中的道,都是人生大智慧
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其全部哲学系统都是围绕着道展开。但道可道非常道里面包含着不同含义的道,通常的注家认为,老子的道有常道和非常道两种,常道即是有名有相的道,非常道是指无名无相能生万物的道。 这种注解,显然不足以涵盖老子所言之道的广大精微,以及它的整体性、普遍性、共同性特质。 整部《道德经》,道的主线是可以为天地母的道,但同时,老子在不断阐述道的运动变化的法则、规律。但还有的地方,借德以阐道,特指一种准则或典范。因此,老子所言之道,既是形而上之天地母,又是有迹可循的运动变化规律,还是人生修养准则。 作为天地...[详细]
2020-02-03
老子:为何把我的 “无为”理解成“不作为”?误解还是曲解?
人们总是把老子与无为联系在一起,认为学习道德经,就是学习老子的清静无为。但老子真的是说,任他风云变幻花开花落,任他万事蹉跎自生自灭吗?我们来看看: 应该如何解读《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 这段话是说无为的境界,是由日损之功累积而成,这个损就是磨掉、克服、摒弃的意思。损掉的是私心私欲。具体可以解释为: 做学问的,知见每天都在增长;修道的,若是每天都能摒弃一点俗世的情欲,日积月累,直至无欲无私,心境两忘,这才...[详细]
2019-05-29
读懂曲字,再读《道德经》《春秋》《易传》等经典就会迎刃而解!
读书三十年,今天终于发现,中国最早、最有智慧、最具有母性光辉的的汉字原来是她: 曲 。 这个判断可能会让你顿感错愕,因为我们知道,中国汉字来源于结绳记事和以图纪事,古人又最重天地、神鬼、祖宗,为何不是天人神鬼祖这些古人最为敬重的图腾,而偏偏是这个曲字呢? 如果我说,中国的古典文化源于神鬼崇拜,源于阴阳学说,源于天人感应,可能你不会反对。但如果说神鬼、阴阳、祖、申、由、甲等等,以及由这些字派生出更多的汉字,而这些汉字都出自曲字,你信吗? 我们先来看一幅图 《伏羲女娲交尾图》 这幅图是中华民族生息繁衍和文化传...[详细]
2019-05-28
道德经的奥秘:带你穿越汉宋,直达三代,领悟原汁原味的《道德经》!
no.1绕过汉宋,直达三代 后人读经典往往盲人摸象,断章取义,各取所需,以至于肢解经典,贻害无穷。比如《道德经》创作于周晚期,后世研习老子及其《道德经》,先是汉儒后是宋儒,结果是,经典原汁被加进汤料,而后人的后人又苦于时代的久远,无力直达愿意,只得采取隔代瞭望法来解读,远远望去,影影绰绰,似是而非,似有还无,致使本就玄远深奥的古籍原意与释义与越来越远,越发玄而又玄,恍兮惚兮。 比如,我们解读《道德经》,市面上流行版本何止千百种,竟然相去甚远,甚至相互矛盾。我们为什么不能绕开我们的前人的前人,直达老子那个时...[详细]
2019-05-26
老子生死关:母亲去世,老子饱餐一顿蒙头大睡,老子生死观是怎么样的?
生死观 老子出生前,父亲作为宋国司马,就战死疆场了,所以老子是在单亲家庭里长大的,母子之间的感情可想而知。 老子自幼聪颖异常,十多岁就把前朝礼乐大臣商容的知识学完了,商容又推荐他到周王朝的太学学习,后来担任了周王的守藏室史。在朝中做官的时候,因惦念母亲,经常回家看望母亲,劝说母亲离开老家陈国相邑,到洛阳重置房产,永享天伦。可是,母亲故土难离,宁愿忍受母子分离的痛苦,也不愿抛家舍业,远徙他乡。 光阴荏苒,一晃就是三十余载。这一天,忽有家讯传来,信中言其家母病危,言辞急切,急盼速回。于是报请周王,归家探视。长...[详细]
2019-05-25
孔子问礼,影响中国2500年。那么,孔子如何解读《老子》?
千百年来,关于老子和《老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给后人解读学习《老子》的智慧带来许多麻烦。该从哪里下手?谁的注疏更接近老子?是大智者河上真人,还是年未弱冠的青年才俊王弼?既然孔子曾向老子问礼,我们何不绕过河、王诸公,直奔孔子? 孔子问礼于老子,《春秋》《吕氏春秋》《孔子世家》《礼记》等诸典籍均有记载,并有四次之多。可见,除了老子的的大弟子尹喜外,知老者懂老者,孔子当位列其一。 看看孔老夫子对于老子及其《道德经》作何解答 1、《道德经》的销量问题 光明网、上观新闻这些主流媒体报道说,在西方国家,《道德经》...[详细]
2019-05-24
老子与尹喜的一段对话,终于帮我们解开了《道德经》“道”的真相!
尹喜见老子 尹喜:我是城防的守将,我精通剑道。天天交际应酬精通茶道。今天遇到先生,跟您再学习一下您的道,以后就又多了一门技艺。 老子:你的所谓道,小道耳。 道可道,非常道 我所说的道包含宇宙、天地、万物总体运行的轨迹和规律。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大到包容一切,小到永无止境。这个道,是一切得以产生的根本,又是一切运行的依据。这个道不是一般的道,一般的道指的是方法、技术,比如你所说的剑道、茶道、棋道等。 尹喜:道何以名之? 老子:名可名,非常名。 我们可以将包含宇宙、天地、万物总体运行轨迹和规律的这个东西起名字...[详细]
2019-05-24
“塞其兑,闭其门”,“用其光,复归于明”;拔出你身体的天线,去接收无尽的
“塞其兑,闭其门”,消除杂音,这是基本要求。因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简单地说就是:不要去外面乱搞,不要老想着声色犬马,不要贪吃贪喝,尤其是那些当官的(驰骋畋猎)太贪玩,搞得自己心荡神移,乐不思归,其结果,只会让你找不到自己的灵魂。...[详细]
2019-05-21
“正一”二字究竟作何解释?看下《云笈七签》《道德经》《道门十规》《二十
作为玄门道众,我们首先应当了解正一派为什么要以正一为名?也就是要了解正一的内在含义。 那么,正一是什么意思?老祖天师当时立教为什么要以正一为名? 道经告诉我们,老祖天师得到太上道祖亲授他正一盟威之道。也就是说正一之道是太上道祖亲授祖天师的,因而正一之道从老祖天师立教之时就开始了,并以此作为我们入道、学道、行道人的目标。 正一具有怎样的意义 那么,正一具有怎样的意义呢?《云笈七签》中说:正一者,真一为宗。也就是正一是以真一为宗本的。道经里面说正即正以治邪,正的反面就是邪,要以正的东西来克服邪的东西。一就是一...[详细]
2019-05-17
本土不温不火的老子《道德经》在西方的销量超过耶稣《圣经》
在中国不温不火的《道德经》,在持续霸占西方销量排名榜第二的高位之后,又继续攀升。据光明网、上观新闻等媒体报道,在西方,《道德经》的销量已经在2018年超越了《圣经》,跃居所有经典之上,现已荣登世界书籍排行榜榜首之位。 德国电视台曾做过一项调查,每四个德国人家里就藏有一本《道德经》。 一位叫马克的德国人说:这是中国的经典,也是我们的经典。,足球皇帝贝肯鲍尔因为迷恋老子思想,以至于德国媒体将其专机命名为空中老子。 壹 需要道德经拯救没落的西方文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西方人开始关注老子的思想。当时的西方世界...[详细]
2019-05-05
道德经读后感:《道德经》是一本超越时间的书
《道德经》是一本超越时间的书, 其中的每个字句所蕴含的深意, 远远超过了其字面的意思。 这些超越时间之上、 凝结着智慧的经典之所以神圣, 是因为它们的文字是开放性的, 它们包含...[详细]
2019-04-26
  • 本土不温不火的老子《道德经》在西方的销量超过耶稣《圣经》
    在中国不温不火的《道德经》,在持续霸占西方销量排名榜第二的高位之后,又继续攀升。据光明网、上观新闻等媒体报道,在西方,《道德经》的销量已经在2018年超越了《圣经》,跃居所有经典之上,现已荣登世界书籍排行榜榜首之位。 德国电视台曾做过一项调查,每四个德国人家里就藏有一本《道德经》。 一位叫马克的德国人说:这是中国的经典,也是我们的经典。,足球皇帝贝肯鲍尔因为迷恋老子思想,以至于德国媒体将其专机命名为空中老子。 壹 需要道德经拯救没落的西方文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西方人开始关注老子的思想。当时的西方世界...
  • 道德经读后感:《道德经》是一本超越时间的书
    《道德经》是一本超越时间的书, 其中的每个字句所蕴含的深意, 远远超过了其字面的意思。 这些超越时间之上、 凝结着智慧的经典之所以神圣, 是因为它们的文字是开放性的, 它们包含...
  • 《易经》和《道德经》《论语》它们有什么关系?
    《易经》是群经之首,《道德经》是万经之王,《论语》是孔子主要言论的辑录。但《易经》是普遍认为的中华文化的源头,是道、儒两家的共同经典。 虽然老子和孔子都从《易经》里汲取营养,发展方面却大相径庭,甚至在根本问题上发生冲突,根本原因在于《易经》一言万端,见仁见智。老子是帝王师,当然站位更高,他是站在帝王的立场来审视这个世界的。关于这一点,可以再说透彻一点。 古代的学校是朝廷创办的公学。公学有两个特点,一是官师合一;而是政教合一。所谓官师合一,就是公学没有专职老师,所有的老师都是由朝廷官员兼任,学生也都是王公贵...
  • 贞节牌坊是什么意思?贞节牌坊的由来
    中国古代社会为什么会出现贞节牌坊?是谁制造的这副沉重的枷锁?在这场扼杀人性的闹剧中,宋明道学家们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贞洁到什么程度的烈女可以旌表敕建牌坊? 也许,贞节牌坊是中国礼教制度下的专属产品,对于贞节牌坊,我们第一会想到的可能是,这又是一位可敬的伟大母亲。是的,每一座贞节牌坊下一定有一位伟大的母亲。但是对于每一位伟大的母亲而言,那一座座贞节牌坊就是一副副沉重的枷锁,是中国妇女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 秦始皇首建怀清台,旌表寡妇清的功德 秦始皇时,巴邑(现在重庆巴南区)有个叫巴清的寡妇,她是入选《史记货...
  • 老子:为何把我的 “无为”理解成“不作为”?误解还是曲解?
    人们总是把老子与无为联系在一起,认为学习道德经,就是学习老子的清静无为。但老子真的是说,任他风云变幻花开花落,任他万事蹉跎自生自灭吗?我们来看看: 应该如何解读《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 这段话是说无为的境界,是由日损之功累积而成,这个损就是磨掉、克服、摒弃的意思。损掉的是私心私欲。具体可以解释为: 做学问的,知见每天都在增长;修道的,若是每天都能摒弃一点俗世的情欲,日积月累,直至无欲无私,心境两忘,这才...
  • 老子生死关:母亲去世,老子饱餐一顿蒙头大睡,老子生死观是怎么样的?
    生死观 老子出生前,父亲作为宋国司马,就战死疆场了,所以老子是在单亲家庭里长大的,母子之间的感情可想而知。 老子自幼聪颖异常,十多岁就把前朝礼乐大臣商容的知识学完了,商容又推荐他到周王朝的太学学习,后来担任了周王的守藏室史。在朝中做官的时候,因惦念母亲,经常回家看望母亲,劝说母亲离开老家陈国相邑,到洛阳重置房产,永享天伦。可是,母亲故土难离,宁愿忍受母子分离的痛苦,也不愿抛家舍业,远徙他乡。 光阴荏苒,一晃就是三十余载。这一天,忽有家讯传来,信中言其家母病危,言辞急切,急盼速回。于是报请周王,归家探视。长...
  • 读懂曲字,再读《道德经》《春秋》《易传》等经典就会迎刃而解!
    读书三十年,今天终于发现,中国最早、最有智慧、最具有母性光辉的的汉字原来是她: 曲 。 这个判断可能会让你顿感错愕,因为我们知道,中国汉字来源于结绳记事和以图纪事,古人又最重天地、神鬼、祖宗,为何不是天人神鬼祖这些古人最为敬重的图腾,而偏偏是这个曲字呢? 如果我说,中国的古典文化源于神鬼崇拜,源于阴阳学说,源于天人感应,可能你不会反对。但如果说神鬼、阴阳、祖、申、由、甲等等,以及由这些字派生出更多的汉字,而这些汉字都出自曲字,你信吗? 我们先来看一幅图 《伏羲女娲交尾图》 这幅图是中华民族生息繁衍和文化传...
  • 老子道德经中的道,都是人生大智慧
    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其全部哲学系统都是围绕着道展开。但道可道非常道里面包含着不同含义的道,通常的注家认为,老子的道有常道和非常道两种,常道即是有名有相的道,非常道是指无名无相能生万物的道。 这种注解,显然不足以涵盖老子所言之道的广大精微,以及它的整体性、普遍性、共同性特质。 整部《道德经》,道的主线是可以为天地母的道,但同时,老子在不断阐述道的运动变化的法则、规律。但还有的地方,借德以阐道,特指一种准则或典范。因此,老子所言之道,既是形而上之天地母,又是有迹可循的运动变化规律,还是人生修养准则。 作为天地...
  • 老子“不争”的立足点在于“无为”
    老子的无为不争贵柔守弱等主张,总会让人联想到无所事事、懦弱、避世等消极情绪,认为老子的思想保守、倒退,与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积极进取思想截然相反。以孔子的伟大,尚且赞叹老子其犹龙耶,认为老子思想天造地化,神奇莫测,怎么可能被我们一眼看破呢? 老子思想的伟大之处正在于他的无为不争的处世原则,在于他的贵柔守弱天道精神,在两千多年的思想文化大融合中,各家不断汲取老子的思想营养,熔铸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闪烁着中华文化的熠熠光彩,与儒佛两家共同构筑了中华文化的巍巍大厦。 老子不争的立足点在于无为 我们要读懂老子...
  • 老子与尹喜的一段对话,终于帮我们解开了《道德经》“道”的真相!
    尹喜见老子 尹喜:我是城防的守将,我精通剑道。天天交际应酬精通茶道。今天遇到先生,跟您再学习一下您的道,以后就又多了一门技艺。 老子:你的所谓道,小道耳。 道可道,非常道 我所说的道包含宇宙、天地、万物总体运行的轨迹和规律。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大到包容一切,小到永无止境。这个道,是一切得以产生的根本,又是一切运行的依据。这个道不是一般的道,一般的道指的是方法、技术,比如你所说的剑道、茶道、棋道等。 尹喜:道何以名之? 老子:名可名,非常名。 我们可以将包含宇宙、天地、万物总体运行轨迹和规律的这个东西起名字...